周維強:用一顆石子擊中生活表面的平靜
                來源:臺州市椒江作協 | 時間:2021年10月14日

                  文/周維強

                  中短篇小說集《默笙時代》由中國文史出版社出版,收錄了翁筱近些年創作的中短篇小說11篇。這些中短篇小說在結集之前,曾散見于全國各級各類文學刊物。像《十年》原載《娘子關》2020年2期,并獲得2020年度娘子關文學獎;《默笙時代》原載《奔流》2020年5期;《左臉》原載《長江叢刊》2020年8期;《我叫不言》原載《青春》2020年10期;《眼》原載《椰城》2019年5期……我之所以不厭其煩地羅列小說原刊的出處,一則想說,翁筱的小說創作近兩年正呈井噴之勢引起文壇注意;二則,翁筱已經找到了屬于自己的敘述方式,在中短篇小說的創作中敘述故事,揭示人性的善惡美丑。在面對形形色色的人物和光怪陸離的故事,翁筱能很好地提煉出自己想要的思考點,并用小說的篇幅加以創造,敘事結構緊密,小說語言自然、澄澈,且放在時代的背景下,她的小說也有著較好地敘述感覺,能夠折射時代的背景,為我們這個多元的時代貢獻自己的文本啟示。

                  《默笙時代》全書18萬字,用心去讀,一個星期就可以細讀一遍。從第一篇《楚家臺門》開始讀,至《無名小巷》讀完,掩卷沉思,小說中的每一個人物都在腦海中反復回蕩,那些描寫細致的情節更是在某個不經意的瞬間浮現在記憶里!赌蠒r代》里的人物,鮮有宏大的人物形象,多是市井小人物,述說的故事也多是家長里短或者時代的一個瞬間,但是經過翁筱的藝術化處理,短篇小說有短篇小說的韻味,中篇小說有中篇小說的嚼頭,作家很好地介入了時代,也很好地處理了個體與時代,個體與個體的關系。作家最終還是要靠作品說話,翁筱用她的中短篇小說為自己的創作代言。對于時代的敏感,以及女作家特有的細膩情感,沉淀在文字中就是串聯起人物與時代的共融。其實,作家創作小說,就是將自己的人生經驗和時代產生聯系,然后書寫真情篇章。讀完《默笙時代》,我更加確信作家創作作品就是在講述自己的故事。小說集里的故事背景,大多發生在沿海城市,確切地說都能覓到臺州、杭州、溫州等城市的影子。而城市里的人物,似乎就是我們身邊的人,他們的喜怒哀樂、嬉笑怒罵,皆有生活的亮點。這讓生活在都市的讀者在閱讀此書時,不會有違和感。翻閱這些中短篇小說,很容易讓我想到契訶夫、莫迫桑、杰克倫敦、馬克吐溫等大師的作品,談不上致敬,最起碼是循著大師的腳步,我們都有義務記錄下我們這個時代發生的故事。

                  先來看看《楚家臺門》,這篇小說的主人公是圖書管理員梁素素和文藝干部傅明松,兩個人的愛情故事,從一開始就有著諸多的反差。首先是年齡反差,梁素素比傅明松大十三歲;其次是性格反差,一個沉郁,一個奔放;最后是人生態度的反差,準確地說是生活背景乃至經歷的反差,一個是唱戲的名旦,一個是聽戲的才子。三個反差也讓兩個人的愛情充滿了傳奇。小說的敘述筆調有著淡淡的憂傷,也有著哀愁之中透出生活的光亮。翁筱在創作這篇小說時,并沒有用線性的敘述來講述這個唯美浪漫甚或凄婉的故事,她在敘述“楚家臺門”的來歷,敘述生活的萬象,敘述天氣、人文、自然,敘述歷史的變遷,而梁素素和傅明松只是這個背景中的兩個人物,他們的故事,既有偶然也有必然,但最終都會在歲月的長河中完成自我的審視與深思。小說發展到今天,已經不僅僅是單一的敘事這么一個好的標準。藝術作品和文學作品在營造成就時,價值指向應該是一致的,那就是帶來愉悅的美感,帶來可供回味的空間。從這個角度來看,《楚家臺門》有其值得參考的優點。而“楚云”這個人物的設定,像一根線一樣串起生活的珠子,讓我們感受到了人與人交往時的那份悸動與純真。

                  對城市生活的介入,相較于其他文體,小說有其文體優勢。如何在小說中延展情節的書寫空間,并且探索庸常生活中值得書寫的有價值的內容,非?简炞骷业膭撛炝、想象力、觀察力?吹贸鰜,翁筱是一個對生活細節保持著職業寫作敏感的人。在小說《楚家臺門》中,對“照壁”的空間展示,對“三透九門堂”的刻畫,讓讀者在情節中留戀的同時,也讀到了非常有趣味性的東西。短篇小說靈活多變的特性,同樣是破解城市題材的最好手段。面對著豐富多彩的市井生活,“以小見大”“以點見面”,這是小說的文體優勢。翁筱同樣注意到了這一點。在小說中,我們往往能從人物對話中發現豐富的信息,比如,傅明松的頭撞在門框上的那一節,兩個人的對話就頗具深意。話語中折射人物內心的隱秘部分,并傳遞出內心的欲望,這是“對話”形式在文本中的存在價值。女性作家的敏感,細膩的內心中對生活的發現,都為小說文本的多樣性和色彩性加了不少分。

                  在這里,我要著重談一談對《左臉》的閱讀感受。小說的主人公秦某和楓楓在激情戲后產生了矛盾,然后楓楓揚言要報復他,于是秦某雇傭了一個保鏢來保護自己。這篇小說幾乎沒有故事性,全靠情緒推動,頗有諜戰片中的情緒加持。數字時間的遞進,更是將緊張的情緒推向了高潮,結局的突兀和意外,讓小說呈現留白的戲劇性?吹贸鰜,在營造氛圍上,在伏筆的埋設上,翁筱是下了苦功夫的。這也是我們樂意閱讀短篇小說的一種可能,那就是在敘述的過程中,總能尋覓到意外之喜。由于在小說的情節遞進上,時間的緊迫感以及主人公內心的彷徨與急促,讓讀者在閱讀的過程中,迫切想要讀到結尾處的驚喜。在巧妙的構思和余味的設定中,我們能夠感受到那份戲劇性,同時對這個年輕人的群體,有了一份認知和關注。小說的信息承載量,在字里行間被挖掘出來。尤其是“左臉”這個主題,更有著意味深長的回味。翁筱善于把握心理描寫,她總是能夠把人物的內心世界寫得細膩而深刻,將人物的所思所想,寫出令人動容的感受。尤其是情緒波動,心理沖突,更是在情緒的推進中,讓人感受到了那份激蕩與溫情!蹲竽槨愤@部短篇小說的成功之處,就在于文字的爆發力和情節的引人入勝,讀著讀著,總是會跟著情節變得緊張而急進,時常會為那些詩意的文字而拍案叫絕,更是為入心的情節而陶醉。

                  我曾在《椰城》雜志上讀過《眼》,當時讀完后就有很多話要說。此番,在小說集中重新閱讀,更是生發了新的感慨。小說的故事線索有兩條,是主人公許小寒尋找墨寶的故事。言情小說家許小寒,寫了一部小說《霓裳羽衣舞蹁躚》,請書法名家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前西泠印社副社長朱嘯天題寫小說的書名。朱嘯天欣然應允,然后許小寒托人將墨寶送到裱畫店裝裱。一年多后,許小寒要用這幅墨寶,再去尋找卻不見了。于是,許小寒在尋寶的過程中,透過“眼”,看到了人性的丑陋和利欲熏心,在尋寶的過程中體味到了人情冷暖。另一條線索,是許小寒與父親和母親的情感關系。母女之間、父女之間的情感故事。生性單純的許小寒,一直想做一個簡單而純良的人,但社會的險惡讓她的性格發生著微妙的變化,而母親的執著讓她看清世界的真相,父親的慈愛則又讓她回歸到人性的善良處。借“眼”看世界,一語雙關。而故事發生的地點在“臺州”,這很容易讓人聯想是不是一部自傳體的小說。通篇讀完,某些情節似乎的確有自傳的性質。

                  小說標題取名為“眼”,頗有寓言的性質。有的時候,眼睛里的世界和人物內心的世界是否一致還很難說。但是,看清了事物真相后的那份坦然,依然相信生活美好的那份純真,就顯得“理想”的珍貴。翁筱在這篇小說中,用“眼”來感受人間鏡像。她并沒有把人物概念化或者簡單地進行人物性格的定型,在人物的塑造上,她總是力求立體呈現。于是,我們看到的許小寒、方院長、許小寒的父親等,這些人物的形象既有真實的一面,又有迷離的一面?傊,這些人物是活生生地浮現在我們的腦海中。

                  我在讀翁筱的小說時有一個很真切的感受,她總是能夠很好地找到小說所要表達的那個關鍵點,然后以點帶面,以面引出立體的社會鏡像。她有一雙異于常人的“慧眼”,用這雙慧眼俯瞰蕓蕓眾生。雖然,她也是蕓蕓眾生的一份子,但因為她的發現獨特而精致,就讓她筆下的文字有著某種預見性。其實,小說集中的每一篇小說,初讀上去,故事的原型都能在現實生活中尋找到相同的模本,在翁筱的藝術化處理下,讓原本稀松平常的故事有了生動的滋味。就好比遇到了一個技藝高超的廚師,稀松平常的食材也能夠做出美味佳肴。而翁筱善于讓小說的語言呈現節奏性和韻律感,并且讓小說的氛圍呈現出動人的氣息。

                  小說家蘇童曾說,談短篇小說的妙處是容易的,說它一唱三嘆,說它微言大義,說它是室內樂,說它是一張桌子上的舞蹈,說它是微雕藝術,怎么說都合情合理。但是談論短篇小說,談論它的內部,談論它的深處,確是很難的。因為一個用幾句話就能囊括的短篇小說會令人生疑,它值得談論嗎?相反,一個無法用簡短的句子概括的短篇小說,同樣也讓人懷疑,它還是短篇小說嗎?所以,短篇小說歷來就讓人為難,一門來自語言的藝術,偏偏最終使語言陷入了困境。

                  蘇童說的具有辯證性,一經落實到實際操作中,卻有著智慧的加持。比如,我在閱讀和詩集同名的《默笙時代》這篇小說時,就有這個體會。小說《默笙時代》原名《默笙的時代》,去掉一個連接詞“的”,簡明、扼要了許多。整篇小說以默笙的個人情感經歷為主線,在費思南和顧非羽兩個男人之間展開情感徘徊。默笙的敏感、多疑、憂慮,在文本中有著細致的描寫。和“時代”一詞聯系在一起,頗有戲劇性和戲謔的調侃。故事的地點發生在溫州,“江南小城的愛情故事,悲喜交加的生動模樣,有甜蜜,有憂傷,有期待,有徘徊”,和小說集封面上的一段話相契合。這篇小說,重在讓讀者體會一種感覺。好的小說是有非常好的體驗感覺的,比如語言美,立意美,氛圍美!赌蠒r代》是一篇非常好的感覺小說,幾句話幾個字就能值得回味半天。比如“眼淚這東西,一旦掉下來,便會從咸的變成苦的”,還有像“默笙種了兩年的幸福樹奄奄一息了,如默笙的心情”,而結尾處的“我只是,在跟你不熟或者很困的時候,有點高冷”,同樣值得細細品咂。

                  《默笙時代》保留了小說的很多元素,有西方的意識流,古典小說的筆記體感想等等,有著很強的文體意識。當很多女作家在小說中模糊文體意識,讓散文和小說的邊界變得越來越模糊時,文體意識的確立,顯得尤為重要。讓虛構這門藝術,變得更精彩,是讓文體意識深入人心的的一種篩選。默笙關于愛情關于人生的態度,恰巧也表明了年輕人愛而不得的忐忑以及對于命運和愛情無法把控時的彷徨。一篇小說如何吸引人,就看它能否和讀者的所思所想達成共振,如何書寫時代的波瀾,如何完成對個體的命題。只有把個體的命運寫好了,繼而推廣到時代的背景下,產生普遍經驗,才是一篇能夠引起大家共鳴的佳作。最初的創作,都是完成自己的情感審視,都是在達成自己的情感訴求,至于這篇小說能否產生影響,是讀者閱讀的傳播。

                  中篇小說《無名小巷》述說了林少峰和何書凝的初戀愛情故事。小說里彌漫著唯美的純情氣息。這篇小說,帶有明顯的隱喻和意識流傾向。全篇小說讀完,似乎只是一個很簡單的男歡女愛的故事,但是讀到結尾處的信箋和林少峰尋找何書凝的過程以及留白的結尾,你會發現,作者在向我們展示什么是凄美、絕美和唯美,這是一種新的奇異的感覺。翁筱雖然以中立的情感來講述這個故事,但以偏女性的視角,依舊是在陳述這個殘缺世界的事實與真相。其實,《無名小巷》和《默笙時代》在筆法上有異曲同工之妙,都是在關注女性在兩性關系中的生存境遇與心理感覺。在自由切換當中,如何讓個人的內心得到充分的展示。

                  小說中對于欲望和痛苦思緒的發掘與寫作,同樣精彩。實際上,這是作者在小說中展示孤獨的過程。作家的創作是孤獨的,或者說作家的生活是孤獨的。她迫切需要一個窗口來破解自己的孤獨,于是,就有了語言細膩而縝密的透視,通過外在的語言和邏輯的思緒,內在的世俗經驗對女性的束縛,同樣需要從容應對。

                  翁筱這兩年在刊物集中發表的一批作品,包括結集出版的《默笙時代》,如果細細研讀,你會發現,她已經找到了適合自己的敘述方式和表達方式。這對于一個作家來說,非常具有創作上的時代意義。翁筱長期生活工作在臺州椒江,對于臺州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瓦都有非常深的情感。這份情感,也被她嵌入到小說當中,于是我們在《默笙時代》這本小說集里,看見了很多地名都是和臺州有著直接或者間接的關聯。當一個作家,沉浸在自己熟悉的地理方位,就能夠在回憶里尋找到屬于自己的記憶碎片,就能很好地書寫自己的情感。畢竟,藝術來源于生活,而現實生活給予我們的營養,一定是那些難忘的久久不能忘懷的人物和片段。熟悉的事物,總能夠激發我們的創作熱情和靈感,熟悉的事物,同樣能夠讓我們補充到創作上的營養。

                  且,翁筱的創作還是持續準備著的,有著生活基礎的沉淀。我經常能夠看見她在朋友圈發的創作筆記,她時常會因為創作時間過長而沉浸在一天的文字海洋中忘記了正常的作息。小說就是小聲地說,就是把自己內心的隱秘故事和情感,通過文字表達出來。在《默笙時代》這本小說集里,大量的心理描寫唯美而細膩。主人公的情感,在藝術的真實上,完成了想要表達的方向。其實,生活的真實和藝術的真實是相輔相成的,而作為虛構藝術的小說,勢必在情感導向上,會引發出藝術的真實高于生活的真實的奧義。翁筱總能夠用最簡潔的語言表達出最豐富的情感,用最精準的文字表達出主人公內心泛起的波瀾?吹贸鰜,她在利用自己的感覺和主人公的感覺完成內里上和形式上的統一。她在閱讀上的那份執著,那份癡纏,在寫作上得到了很好地反哺和歸真。小說創作,最重要的是實踐自己的寫作理想,是完成自己的表達欲望,更是在生活中尋找到對抗庸常的一種生活方式。當一個作家找到集中述說的突破口,就會產生情理上的情緒延展,就會讓自己的作品與時代共振,生發出許多聯想,在創造作品時就會有很多的思考與哲學的思辨,翁筱的集中創作正暗含了這一點。

                  最后我想說的是,翁筱在小說中數次寫到了情欲,文筆細膩,描摹真切。小說中,有性欲和情欲的沖突,加速了矛盾的產生,加速了情感的轉換。而翁筱的筆調,在延展這些欲望時,往往字詞精簡,描摹準確到位,更是給讀者留下了回味的空間。這讓《默笙時代》這本小說集增色不少。曹凌云評價翁筱的小說:“作家面對宏闊的時代,其筆下的關注點和切入點卻不盡相同,這也折射出作家的思想立場和精神路徑。在翁筱的小說里,我們不難看出她喜歡以小城為背景,聚焦時代浪潮中當代青年人的生活、情感和夢想,尤其是他們的愛情,其故事或聒噪、或恬靜、或凄美、或溫馨,但風格始終細膩婉轉,字里行間隱藏著對人性的悲憫與關懷”,我則想說,翁筱在小說中展示的是小城百科全書式的寫作,對愛情的守望,對親情的依戀,對友情的珍重。同時,那些失去的得到的,痛恨的熱愛的,都在小說中得到了情感的處理。生活就像平靜的湖面,只需要隨手投擲一顆小石子,就能打破這種平靜,就能看見波紋和閃閃的金光。那些生動的文字,在翁筱筆下就是一顆顆小石子,于是,我們看見了她打破生活平靜時的那份悸動、無言和復雜。

                波野多结衣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