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門這家民間公益圖書館創辦十年,改變了什么
                來源:浙江日報 | 時間:2022年09月13日

                  “有為”十年,十年有為

                  記者謝丹穎 金春華 楊群 共享聯盟三門站陳玲玲

                  走進有為圖書館,記者發現這里不像普通圖書館那般安靜,時不時傳來孩子念繪本的聲音、學生討論聲,偶爾還會冒出一個“大嗓門”,帶著濃濃的三門腔喊道:“給你們送西瓜來了!

                  前來迎接我們的圖書館創始人章瑾對此頗為驕傲。她說,這是“有為”的特色:融入當地人的生活。

                  這一“融”,已十年。有為圖書館在一片不被看好聲中成長為臺州三門縣公共文化領域的一棵大樹,榮獲2021年中國慈善項目大賽30強、2020年度浙江省志愿服務先進典型最佳志愿服務項目、首屆浙江志愿服務項目大賽銅獎等多項榮譽。

                  不過,對于三門人而言,這些都比不上它帶給大家的諸多“第一”:第一次漂流書、第一次冬夏令營、第一場繪本劇、第一個社區故事小站……小縣城因此起了變化:孩子手里的手機變成了書,青年有了國際視野,公益項目吸引全城人參與。

                  “有為”究竟是如何改變這座城市的?它是否可以復制、如何復制?在省第十五次黨代會提出“打造新時代文化高地”大背景下,在各地積極推進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之際,“有為”和三門的這十年,更值得剖析。在有為圖書館度過十周歲生日之際,我們來到三門縣,看其如何十年有為。

                  “不是不想讀,只是缺乏吸引力”

                  讓三門人愛上閱讀

                  暑假,每天開館時間未到,就有孩子迫不及待地來敲門。一樓的海啊繪本館,一群孩子早早拉著家長過來,三五成群圍坐著,聽家長或志愿者講故事。

                  晚上9時是閉館時間。二樓閱覽室,暖黃色的燈光遲遲未熄,幾只“小書蟲”賴著不肯走。

                  “規定時間到了不能結束,挺常見,加會班就好了!爆F任館長丁玲萍笑著說。因為經常這樣“有求必應”,她被大家親切地稱為“阿拉丁”。

                  閱讀對人有如此濃厚的吸引力,在10年前的三門很罕見。利用休息時間前來幫學生搬書的珠岙中心小學教師章宸旖回憶說,幾年前初來乍到的她第一次去家訪,學生一個個在家抱著手機玩,哪怕老師到訪也沒能讓他們有所“收斂”,“家長說孩子連去田間地頭‘撒歡’都不肯,更別說讀書了”。

                  這并非個別現象。眼下,鄉村發展迅速,但精神文化卻暴露出許多不足。在今年世界閱讀日,北京單向街公益基金會發布的《鄉村兒童課外閱讀調研報告》顯示,過去半年,40.6%的鄉村兒童閱讀量在5本以下;同時期,45.8%的城市兒童閱讀量在10本以上。

                  是孩子們不想讀書嗎?“有為”的火熱已經給出答案:不是。

                  有為圖書館“一人一書”項目負責人曹晶晶分析,問題出在閱讀氛圍的稀薄。她自己就有切身感受:在自己十多年的求學時光里,在校接觸的是教科書,縣城里僅有的幾家書店也幾乎被各類教輔參考書擠滿,學校圖書館有數萬藏書,但開館時間跟學生課后時間重合很短,“這樣的氛圍如何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

                  2012年夏天,三門縣傳出一個“爆炸性新聞”:拿到劍橋大學雙碩士學位的“三門囡”章瑾,辭掉香港的高薪工作,和幾個人鉆進三門中學邊上的一個舊倉庫,要辦一個不賺錢的圖書館。這批深感家鄉閱讀文化“荒蕪”的年輕人,心情像“吃了楊梅一樣酸甜”,“‘酸’是條件簡陋,‘甜’是看到希望落地!闭妈f。

                  圖書館初名“立光”,一年后更名“有為”,取自《孟子》“人有不為也,而后可以有為”。章瑾解讀,人的精力有限,只有放棄一些事情,才能在別的事情上做出成績!皠e的事情”就是閱讀、就是“有為”,而放棄的“算不清了”。后來他們發現,這是全省首家注冊的民間公益圖書館。

                  三門人驚訝地發現,這家圖書館跟大多以“靜”為標簽的圖書館不一樣:它“搞事情”,把目光集中在3歲到18歲的讀者,辦起了繪本閱讀、素養課程、興趣小組。濱海小城,第一次玩起了漂流書、第一次開啟了冬夏令營,上演了第一場繪本劇,建立了第一個社區故事小站……十年下來一盤算,年均辦活動200余場、吸引上萬人次參加。

                  即使是讀書這件事,“有為”也有自己獨特的做法。在三門縣民政局幫助下,“有為”發起“一人一書”閱讀推廣項目,即一人負責看完一本書并將書中精彩內容與大家分享。2016年,該項目與城區小學進行合作,并于2017年在鄉村學校鋪開。

                  “我們都覺得很‘酷’,讀書原來這么好玩!痹浀摹胺窒碚摺倍×崞颊f,“一人一書”為她打開了閱讀的大門,也打開了靦腆的山里娃與外界對話的大門。

                  當然,其中挫折也不少!安糠旨议L甚至老師會說‘看這個干啥,考試又不考’!辈芫Ьдf,尤其在高中,很多家長會阻止孩子參加活動,“有為”就想辦法去改變教師、家長。書架上擺著很多教育理論書籍、教學工具書,墻上的活動日程中,專門有針對教師、義工、母親的安排。其中最出名的案例要算“從來不進圖書館”“業余愛好打麻將”的黃理理,因為被兒子拉著參加了一場活動,開始主動閱讀,并推薦好書帶動丈夫一起閱讀。

                  “雙減”一周年,這樣的變化愈發明顯。目前“有為”持卡書友有近5000人,人均年借閱量14本,高于全省人均圖書閱讀量(13.4本)。而當地居民的綜合閱讀率,現已接近90%——而浙江省的目標,是2027年達到93.5%。

                  “更多的人因此

                  有了更多的可能”

                  幫小城人拓展視野

                  夏日晚上,夜很深了。有為圖書館的“夢想教室”,笑聲不斷傳來!坝袨椤惫ぷ魅藛T項雨薇在表演“脫口秀”,同時傳授演講技巧。

                  這場活動不一般,它是按照國際著名演講協會——頭馬俱樂部的模式舉辦的。2018年,這個在全球126個國家有14650個俱樂部的非營利教育組織,走進了“有為”。當時,國內只有上海等大城市才有類似項目。

                  項雨薇是“有為”公益類項目主要負責人,頭馬是其中一項。這位江西姑娘是美國密歇根大學的碩士,在去年10月萌發了回國做公益的想法。因為知名媒體人梁文道在“有為”的一場講座,項雨薇孤身一人來到“此前都沒怎么聽說過的”三門,加入“有為”。

                  “三門縣地方不大,開15分鐘車,就能從縣城的這一頭跑到那一頭!表椨贽鳖H為感慨。

                  10年前,這里是另一番光景。那時,全縣公共文化設施老舊而稀少,不少三門人甚至跑去隔壁縣市看電影。

                  “有為”的出現,給三門人帶來了更多可能性。

                  “圖書館的功能,已經超出了原有設計!闭妈浀,在早期舉辦的各種活動中,很多孩子和志愿者、員工、主講人聊到大學志愿選擇和未來規劃。于是,“有為”的定期活動里,出現了“職業選擇”冬夏令營。來自天南地北、各類專業的志愿者,匯聚在這里,跟參加活動的孩子一起聊專業、談人生規劃。

                  “沒有‘有為’,我或許會碌碌無為!95后三門姑娘李晨,在高一結束那年暑假歷經短短一周的“有為”夏令營,便對自己大學要學什么有了概念——學習俄語,學習俄羅斯文化。

                  “志愿者們思路很開闊,閱歷很豐富,很有親和力。隨時可以去線上‘私戳’一下他們!崩畛空f,2015年填報志愿,她毫不猶豫選擇俄語專業,此后“一路直線發展”——過專四、專八,本科去白俄羅斯交流。碩士讀的是社會學,因為在“有為”待過,對社會組織產生了濃厚興趣,后來申請到俄羅斯去讀研。

                  這期間,看著很多同學考研、退學、就職、辭職,李晨覺得自己很幸運:曾經自己被教育要成為一個有作為的人,但沒人告訴她什么才算有作為。而這一過程,并不是聽課刷題就可以弄清楚,“尤其我們這些在小鎮長大的孩子,需要有人幫我們打開視野,理清自己到底想做什么!

                  “有為”還在改變三門的不少女性。

                  “我已經在香港進修了!9月初,章宸旖告訴記者一個好消息。曾經她只想安耽過日子,在參加“有為女人俱樂部”后聽了黃理理“土包子變書香門第”的分享——只有初中學歷的黃理理因為閱讀,激勵女兒努力考上大學深造,這鼓舞章宸旖重拾學業。

                  “有為女人俱樂部”是一個以女性讀者交流為目的的項目,2015年成立。已經成為俱樂部召集人的黃理理說,一開始他們只是想把三門女性從麻將桌邊拉回來。但如今,150名注冊成員,正在改變150個家庭,也在慢慢影響整個縣城。

                  截至目前,“有為”已舉辦頭馬俱樂部、冬夏令營、有為女人俱樂部等文化活動3000余場!坝袨椤眴T工張丹自豪地說,有空到“有為”聚聚,正成為三門一股新潮流。

                  “給每一座小城,留下一點東西”

                  公益版圖不斷擴大

                  十周年慶,“有為”人收獲了與往常周年慶不太一樣的儀式感:線上線下居然有數萬名讀者、朋友、市民關注。章瑾頗為感慨:“當年很多人嘲笑我大費周折建一座民間公益圖書館。對此,我甚至有些自嘲地給自己取了個花名——‘章二妹’。沒想到,10年過去了,‘二妹’越來越多!

                  十年,這座小小的圖書館,歷經風雨考驗,在當地政府和群眾的大力支持下,從舊倉庫搬到了縣城核心地區的地標建筑“文創1號”,成長為三門這座濱海小城的“文化地標”。

                  在“有為”全體員工眼里,這是一趟幸福之旅!叭T人很可愛!薄坝袨椤崩硎略S斌這樣形容。原來,維持這家民間公益圖書館的,有政府的補助、企業家的贊助,還有一筆“額外”的饋贈——很多來過“有為”的三門人,會自發掏腰包捐一點錢。甚至有小朋友,每年會把一部分零花錢或壓歲錢捐出來。

                  據統計,平均每年向“有為”捐贈的人數近萬,大大小小的捐款,加起來已有700多萬元。圖書館的每個書架,都貼上了捐贈者的名字。

                  “‘有為’十年,是三門精神文化事業快速發展的一個縮影!比T縣委宣傳部相關負責人說。

                  近幾年來,三門人迎來首個多功能展演劇院——三門劇院,它由浙江大學專業團隊設計。三門人有了總建筑面積7350平方米的新全民健身中心,各種體育公園、健身網點、登山步道構成縣域體育設施“十分鐘健身圈”。平均每年千余場次的文化下鄉,也讓章瑾他們這代人曾經眼里的“文化荒漠”,長出了“村村都有品質生活文化圈”“鄉鄉都有鄉村文化能人”的花海叢林。

                  “如今回過頭來看,‘有為’能夠有為,除了自身因素,比如吸引了很多有專業、有毅力的志同道合者參與,很大程度上也離不開三門對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重視!遍L期關注“有為”的真愛夢想公益基金會課程研究院院長、復旦大學博士張偉說。

                  完成了第一階段“深耕”的使命,“有為”開始向外輻射。2020年,受當地政府的邀請,“有為”在嘉興開了一個分館——梅里有為圖書館;2021年,“有為”在三門縣橫渡鎮開設橫渡藝術分館。今年4月,“有為”成立浙江省有為公益基金會,從一個圖書館輻射到整個文化產業,公益版圖不斷擴大。

                  “遠行”途中,新挑戰也不斷涌現!靶U出乎意料,在嘉興推進得并不那么順利!痹谡妈磥,相比于三門,梅里有為圖書館所在的嘉興秀洲區王店鎮地理位置并不偏,經濟更發達,按說應該有更多人會來看書,但情況恰恰相反。仔細一分析,他們發現了問題所在:王店是嘉興現代物流園所在地,盡管有12萬常住人口,但人口流動大,且多為外地人,“如何讓他們產生歸屬感,是一個亟需解決的問題!

                  “打算把家搬到那里,在旁邊再想想辦法!弊咴趫D書館,一群群孩子跑過,不少停下來跟章瑾打招呼。章瑾笑著一一回應,“走一步看一步吧,慢慢摸索、慢慢成長,‘有為’就是這樣走過來的!

                波野多结衣一区二区三区